惯性导航创业(惯性导航应用领域) -凯发官网首页
惯性导航应用领域
通过测量飞行器的加速度(惯性),并自动进行积分运算,获得飞行器瞬时速度和瞬时位置数据的技术。
17世纪,i.牛顿研究了高速旋转刚体的力学问题。牛顿力学定律是惯性导航的理论基础。1852年j.傅科称这种刚体为陀螺,后来制成供姿态测量用的陀螺仪。1906年h.安休兹制成陀螺方向仪,其自转轴能指向固定的方向。1907年他又在方向仪上增加摆性,制成陀螺罗盘。这些成果成为惯性导航系统的先导。1923年m.舒拉发表“舒拉摆”理论,解决了在运动载体上建立垂线的问题,使加速度计的误差不致引起惯性导航系统误差的发散,为工程上实现惯性导航提供了理论依据。1954年惯性导航系统在飞机上试飞成功。1958年,“舡鱼”号潜艇依靠惯性导航穿过北极在冰下航行21天。中国从1956年开始研制惯性导航系统,自1970年以来,在多次发射的人造地球卫星和火箭上,以及各种飞机上,都采用了本国研制的惯性导航系统。
惯性导航的主要优点
重力加速度是实际测量值,在各地数值都不一样,怎么能推导呢? 知道万有引力、知道牛顿第二定律,就想到需要测量重力加速度,然后就实测。
惯性导航的作用
飞机导航系统可以确定飞机的位置并引导飞机按预定航线飞行的整套设备(包括飞机上的和地面上的设备)。
早期的飞机主要靠目视导航。20世纪20年代开始发展仪表导航。飞机上有了简单的仪表,靠人工计算得出飞机当时的位置。30年代出现无线电导航,首先使用的是中波四航道无线电信标和无线电罗盘。
40年代初开始研制超短波的伏尔导航系统和仪表着陆系统(见无线电控制着陆)。50年代初惯性导航系统用于飞机导航。50年代末出现多普勒导航系统。60年代开始使用远程无线电罗兰c导航系统,作用距离达到2000公里。
为满足军事上的需要还研制出塔康导航系统,后又出现伏尔塔克导航系统及超远程的奥米加导航系统,作用距离已达到10000公里。1963年出现卫星导航,70年代以后发展全球定位导航系统。
惯性导航系统应用领域
每种导航系统都有各自的独特性能和局限性。把几种不同的系统组合在一起,就能利用多种信息源,互相补充,构成一种有冗余度和导航准确度更高的多功能系统。
将惯性导航、无线电导航、天文导航或卫星导航等多种或两种系统组合在一起,形成的一种综合导航系统,称之为组合导航系统。
为提高弱信号环境下的定位精度,skylab gnss软、硬件研发团队研发推出了组合导航模块——集成惯性导航、卫星导航的skm-4dx/skm-4du。skm-4dx/skm-4du是高性能的面向车载导航领域的车载组合导航模块,采用gnss/ins组合导航定位技术。凭借高精度六轴惯性器件,和成熟的惯导算法,无需里程计或速度信号接入,且无严格安装要求,即使在隧道、车库等环境下也能为车辆提供高精度定位。skm-4dx/skm-4du外形尺寸紧凑,采用smd焊盘,支持标准取放及回流焊接。具有高灵敏度、低功耗、抗干扰、高性能等特点。
惯性导航的应用
惯性导航是导弹内部有惯性器件,利用计算获得目标位置,不依赖外部设备,不辐射能量,隐蔽性好,组合导航往往有两种或以上导航模式,如惯性导航和卫星导航组合
惯性导航系统的应用
意思就是说扫地机器人习惯性的会进行导航,自己去清扫那些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