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本地人会去哪些吃美食? -凯发官网首页
作为一个每次从家回学校都要被同学问候怎么又胖了的成都姑娘,在我心中成都就是一座回来了就别想瘦着回去的城市!
因为好吃的实在太多,所以就分为小吃、甜品、正餐来介绍吧。
食无定味,适口为佳,这个回答是根据我个人口味喜好写的哈~
——————小吃———————
这些是我的最爱~也是相比于火锅和串串我更爱给外地的朋友推荐的东西。
1、红油抄手
抄手、馄饨、云吞在我看来都是一样的东西不同的包法。而在这样东西上,成都最有特色的就是红油调味。
热腾腾的抄手,每一个都裹上麻辣鲜香的川味红油调料,再撒上葱花,只是看,就足够让人食指大动。
2、红油水饺(钟水饺)
四川名小吃“钟水饺”其实就是红油水饺。“钟水饺”和北方的水饺不同,从馅儿料看,钟水饺的馅儿是不加菜的,纯肉馅儿。外皮也比普通的水饺皮薄很多。
但是最主要的还是麻辣鲜甜的红油调料。对,你没看错,这个入口是甜的!不要觉得很黑暗,吃过一次你就懂了。
3、甜水面
这个味道我一直觉得和钟水饺很像,也是麻辣鲜甜,只不过就是把水饺换成了小拇指那么粗的面条。吃其他面是一筷子一筷子地吃,吃甜水面嘛,要一根一根地吃~
图片上这家甜水面加了芝麻酱,我觉得很好吃,但是传统的甜水面是不加芝麻酱的。大概像这样:
4、蛋烘糕
这个这几年也慢慢在其他地方开起来了,反正我在武汉是有找到味道不错的蛋烘糕店的。但是另一方面也不得不说,味道惊艳的本地摊摊越来越少了。现在成都的蛋烘糕也渐渐变成了连锁,确实干净了不少,但是口感大多比不了以前路边骑着车车卖的蛋烘糕摊摊。
其实也很好理解,蛋烘糕的馅儿料大同小异基本都是成品,区别就在于外皮的火候和口感,外面的一面要焦脆而不糊,里面的一面要软嫩而不稀。这个火候真的不是连锁店流水线的快速培训能培训出来的,如果偶遇了这种推车卖的摊摊,也不用去问秘诀——“无他,唯手熟耳。”
5、叶儿粑(猪儿粑)
一种糯食,因为用青菜和植物叶子包裹起来所以也叫叶儿粑(猪儿粑也是差不多的东西)。分咸甜口,咸的更多一些。咸味儿的内馅儿是芽菜和猪肉,吃起来油润咸鲜。
有的地方能买到乐山犍为的甜皮咸心得叶儿粑,那种就是外皮加了红糖,吃起来口味更加丰富。
因为我个人特别喜欢吃乐山小吃,一有时间就会跑去乐山吃东西,所以在这里再说几个能在成都吃到的我特别喜欢的乐山美食
1、乐山豆腐脑
乐山的豆腐脑和其他地方的豆腐脑不同。重点不在豆腐,而在勾过芡的浓厚汤汁。豆花浸在浓稠的汤汁里,放上炸的酥脆的酥肉、大头菜、撒子,再盖上一小笼散发着土豪气息的粉蒸牛肉,吃之前搅一搅,一勺就击中灵魂!
每次去眉山或者乐山,不管吃了多少东西我都会惊喜地发现,我的胃还能溜下一碗豆腐脑。
2、钵钵鸡
钵钵鸡不是鸡,而是把各种食材串起来,放入鸡汤汤底中浸泡,再浇上红油或者说藤椒油。其实很像是冷锅串串,很适合夏天吃。
在家和闺蜜也一起做过,自己吃为了环保(更是因为懒)没有用签子,但是味道也很好!
3、甜皮鸭
钵钵鸡虽然不是鸡,但是甜皮鸭确实是鸭。
甜皮鸭最好吃的时候,就是刚做出来,才淋完热油出来的时候。外皮焦脆,肉质韧而不柴。选最肥美的那一块放进嘴里,油脂的香气在唇齿间迸发,甜甜的外皮和咸鲜的鸭肉带来的丰富口感交织在一起,一不小心就能吃掉大半只。
—————甜点—————
其实也是小吃的一部分,但是由于基本都是夏日冷饮,在这个秋老虎肆虐的日子里格外应景,所以单独写一写。
1、冰粉
别看只是校招的一碗冰粉,但是讲究真的不少。分手搓的和冲调的,冲调的就不说了,主要成分是魔芋粉。就说一下最传统的手搓冰粉是用冰粉籽(学名石花籽、酸浆籽)做的
(冰粉籽)
分辨这两种冰粉的办法就是肉眼看是否有气泡,有气泡的就是用冰粉籽做的手工冰粉。
说完原料再来说口味。最简单最传统的是红糖冰粉。冰过的冰粉上淋上红糖就可以吃了,解暑又爽口,是最经典最普遍的一款冰粉。
红糖糍粑冰粉是这几年的新秀,而且是当红炸子鸡的那种新秀。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店家往冰粉里加的东西越来越多,最开始是的山楂片、花生碎、葡萄干慢慢又加上了各种水果,不知道是哪天哪个人往里面加了糍粑,有嚼劲的糍粑加上冰冰凉凉的冰粉,黄豆粉的香气配上红糖甜蜜~
哦豁~糍粑和冰粉这对当红cp就出来了。
再说一个我自己很喜欢的三鲜冰粉,最开始是乐山和眉山一带这样吃,现在渐渐火到了成都。
看图片就很明显看得出来,三鲜冰粉传统红糖冰粉不同。三鲜冰粉是冰糖银耳汤 冰粉 小汤圆,有些地方也会放上一片银耳。相比于传统红糖冰粉,口味更加清单,算是冰粉中的小清新吧。
2、凉糕
这个最开始是宜宾的小吃,但是在成都一直也很受欢迎,夏天随处可买。
这个是在乐山吃的翻沙红糖凉糕。
在成都大部分的凉糕是这样的
3、红糖糍粑
红糖糍粑分两种,一种是炸过的,大多是条状,在很多本地火锅店和外地里都能看到。
还有一种是没有炸的,圆圆的,有名的“三大炮”其实就是这种。相比于宽窄巷子里的三大炮,本地人吃的更多的是骑着车车叫卖的红糖绞糍粑
软糯的糍粑裹上清香的黄豆粉,再浇上熬的浓浓的红糖~这是我只要在路上看到了就一定会买的小吃。
———————正餐———————
这个正餐也没很“正”啦,在我的字典里就是午餐、晚餐或者家人朋友聚餐会选择吃的东西啦。
1、川菜
这个说起也不陌生,川菜馆在国内可以说是遍地开花。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各路大神的科普,川菜的形象也逐渐从红彤彤油亮亮火爆爆的麻辣菜
变成了包括麻辣、鱼香、泡椒等多种味型的美食百宝书。“
水煮肉片”、“鱼香肉丝”、“宫保鸡丁”、“麻婆豆腐”这四个菜基本是外地的川菜馆最有代表的菜了。但是在我的印象里,最能让我想起家乡的,还是那盘又普通又讲究的——回锅肉。
这个菜也是有很高的知名度的,但是必须要承认的是,即便是在成都,要吃到一份火候和味道都正宗又恰到好处的回锅肉,也是要凭运气的。回锅肉虽然是家常菜,但它的讲究远不止是煮一遍再炒一遍那么简单。
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小时候家人说,回锅肉,最难的一点就是把肥瘦均匀的带皮五花肉片的猪皮恰好炒出弯曲的弧度,肥肉部分四周也略微卷曲呈现一个好看的窝窝,只有有这个窝窝的回锅肉,才能猪皮不硬,肥肉不腻,瘦肉不柴~这一点真的是玄学,即便是去了各种头衔加身的饭店也未必能达到,但有些时候,街边的苍蝇馆子或者是自己家掌勺多年的老爸或者叔叔也能炒出这些有境界的美味窝窝。
(评论里有朋友说,有没有窝窝的关键是有没有用坐蹲肉,好像确实也有这个说法。坐蹲肉是四川方言,意思是猪猪臀部的肉~)
对比这两张图,第一张就是平平整整的肉片,第二张就是有弧度的。
2、火锅、串串
对川渝人民来说,这个真的是续命神器,夏天去湿气冬天保暖气,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坎儿是一顿火锅过不去~
如果你问本地人推荐哪家,其实大部分都不能给出一个很有参考性的回答,因为在我们心中,相比于某坎某捞某燚某个坝子等等国民网红,最好吃的更可能是自家楼下出门200米左拐再右拐抵陇倒拐拐后的某家店子,当然,不排除这家店也可能就是某网红。所以一般,我们可能会说:“你搜一下离你近的,评分高的那家嘛。”
其实我作为一个很奇葩的从小不吃辣的成都人,小时候是不吃火锅的,后来18岁去了外省读书,回家之后才懂了火锅对于四川人在味觉和精神上的双重意义。
一家老少也好,旧识新友也罢,有人吃得辣用原汤碟,有人稍微温和就佐以油碟,同样的食材有人吃得嫩有人吃得老,那就自己掌握火候,火锅就这样在一口锅中成全了所有人的味蕾和情绪,浓烈又包容。
咕嘟咕嘟的食材,浓烈的锅底,舌尖上麻与辣的针锋相对,饭桌上人与人的觥筹交错,火锅和串串,不仅是川渝人民钟爱的美食,也是我们心中的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