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产业转移结构调整有哪些? -凯发官网首页
近五年,上海加快产业结构转移与调整,连续关停359家危险化学品生产、存储企业。平板玻璃、铁合金行业整体退出,小化肥、小水泥、小冶炼行业陆续退出。“十一五”期间,本市重化产业占整个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从24.1%下降到21.6%,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四千六百多项、节约标煤八百万吨。
杨树浦路到底,定海桥边,成片红砖锯齿形建筑,与周围灰白工业建筑形成强烈色差。支跃蓓的办公室就在这片红楼内。5年前,她是上海第十七棉纺织厂的党委书记;现在她是上海国际时尚中心园区管理有限公司的行政总监。
同样的地方,不同的风景。从棉纺厂调整为时尚中心,从棉絮飘飞的厂房变成滨江新地标,支跃蓓感叹地说,不调整,企业没出路。
机器轰鸣声渐渐隐去
2007年3月25日,支跃蓓永生难忘。那一天,机修工一遍遍擦拭机器,用油布盖好;纺织工包起边角料,走出车间。几乎所有工人都“眼泪水嗒嗒滴”———上海纺织行业最晚调整的十七棉,最终也不得不告别已相伴数十年的杨树浦路。
“我2002年调进厂时,纺织行业很不景气,十七棉在业内名列前茅,几经调整,还有4500多名员工、7万纱锭。”支跃蓓回忆说,每到下班,纺织工人鱼贯而出,135路公交站“挤破头”,堪称街头一景。“在纺织车间干过的人一般嗓门都很响,因为整天被机器轰鸣声包围,必须扯着嗓子喊话。”
随后几年,十七棉艰难度日,同处一条路的九棉、十二棉相继停产关闭。“2006年,调整方案出炉:整体搬迁至江苏大丰,在原厂址打造时尚产业园。
支跃蓓经历了转身全过程:不舍,这里承载了上海纺织太多辉煌,更见证了一代纺织人的青春;痛苦,却不能放弃,否则企业越来越不符合城市的功能定位,与上海发展格格不入;但也很新奇,目睹脏兮兮、闹哄哄的纺织车间能变成霓虹闪烁的秀场、设计工作室。
5年,支跃蓓始终留守,从停产、搬迁、员工分流到新规划立项、设计、改造、招商……每一步都走得艰难,但她依然坚持前行。
文章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