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设国家创新中心城市和国际科技创新枢纽 -凯发官网首页
“三个枢纽在三个部位,三个方向,航运枢纽在南部,航空枢纽在北部,创新枢纽在东部,基本上把广州城覆盖了,这是地理空间布局,更重要的,这是将来大基础设施的布局,产业的布局,是将来经济的主战场。”
“重点建设三大核心战略枢纽,构成提升广州国家中心城市能级的动力源和增长极,也是广州在全球城市体系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有力支撑。”他说,这三大战略枢纽,不仅是城市的重大基础设施,更重要的是产业、人才、资本、技术等高端要素的强大吸附器,既面向国内,也面向国际,是广州“十三五”发展的重中之重,要举全市之力,加快建设。要立足南沙新区、广州港,建设国际航运枢纽,加快南沙新区和南沙自贸试验区开发建设。升级改造黄埔临港经济区,将市区散货码头的功能逐步迁出中心城区,建设商务港,巩固提升“千年商都”的优势。立足白云国际机场,建设国际航空枢纽,大力发展临空经济和航空产业,努力建设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拓展广州产业发展新空间。立足中新知识城、科学城、广州高新区、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生物岛、大学城等形成的科技创新走廊,建设国际创新枢纽,加快建设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核心区。
现在在实行第几个五年计划?他有哪些重大工程项目?
还是第11个五年计划
11五嘛!
十一五”期间“211工程”建设项目指南
经过“九五”和“十五”的“211工程”建设,我校学科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学科布局更趋于合理,教师队伍素质和实验室科研装备水平明显提高,培养创新人才和承担重大科研任务的综合能力显著增强,达到了预期的建设效益目标。
“十一五”期间,学校的“211工程”建设仍然坚持以重点学科建设为核心,按照全面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纲要》(2006-2020年)建设中国特色自主创新体系和创新国家的要求,根据现代科学技术和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结合学校的现状与中长期发展规划,认真组织“十一五”期间“211工程”建设(以下简称“211”三期建设)。
一、实施“211”三期建设的指导思想
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贯彻“211工程”上质量、上水平的建设宗旨,带动学校整体建设的协调发展。紧密结合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瞄准我国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的重大需求,瞄准世界科学技术前沿,结合我校中长期发展规划,以跨学科研究中心的建设为核心,以新兴学科的建设为重点,提升重点学科的水平,拓展学科领域和研究方向。
通过建设,产生一批跨学科的、有重大影响的标志性成果,促进若干重点学科跨入国际先进行列,增强我校为国家和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为实现把学校建成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二、实施“211”三期建设的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
(一)总体目标
“211”三期建设目标为:深化内涵,跨越发展,重点突破,开拓未来。坚持以国家目标和科学前沿为统领,以集成科学、交叉学科和新学科建设为核心进行重点学科建设。通过重点学科领域和重要方向上的突破,使原有优势学科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使一批符合国家建设目标和重大发展需求的新兴、交叉学科成为重点学科。通过创新团队——研发基地——学科体系“三位一体”的建设,在技术创新、集成创新和应用基础源头创新上有所作为,显著提高学校解决国家重大需求相关的科学技术问题的综合实力。通过推进创新教育,使我校成为在化工、材料领域国家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二)主要任务
1、重点学科
重点学科建设要瞄准国际本学科领域的前沿和先进水平,紧密结合国家和所在地区、行业发展的重大需求,结合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和学校的中长期发展规划,规划领域,确定方向,大力整合传统学科,促进学科交叉,优化学科结构,鼓励发展与能源、资源、环境、生物、信息、新材料、先进制造业、人口与健康、公共安全、国防等领域密切相关的科学和技术。
通过原有优势、特色学科的衍生和拓展,向符合国际科技前沿发展趋势的新兴学科移植、交叉、渗透,尽快占据新兴学科及交叉学科的制高点。
加大对人才队伍建设的投入,加强创新团队和基地建设,并以此为基础,构筑集聚和培养人才的高地,吸引高水平的国际人才。建设一批高水平的集学术、技术支撑和管理等人才、学科梯队合理的创新团队。使我校重点学科成为汇聚人才队伍,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基地。
促进学科建设的体制与机制创新,改革学科组织模式,建立有利于学科创新、交叉和资源共享的运行机制,以及有利于发挥教师创造性的绩效考核和评价机制。
通过“十一五”的建设,使我校学科建设整体水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4-5个学科达到国家重点学科水平,5-6个学科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