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的it行业基本都是不加班的吗?如果是,公司又是如何解决工作量的问题的? -凯发官网首页
中国互联网加班更多是管理水平低,和行业内耗的结果。
微观看,互联网内部管理水平差,管理层一堆没用的斯b会。一个小事拿到高层会上吵,程序员6点吃饭,打会球,磨蹭磨蹭,8点开工,9点下班,反正回家堵车也不报销,
内部跑马,重复建设,组织不清,谁都抢一个活,拼命都,基本打下来几年没啥有用的东西,
行业内你加班到8点,我就得拼命加班到9点,否则我成本高。模式本身没啥壁垒,谁都能做,只能靠快,和规模。一个中层只能确保3月还在岗,谁会考虑公司利益。都只看眼前,所以没有经验和公司管理智慧积累,制造出一堆短期垃圾。
外企积累的科技积累,管理,合理分工,慢,稳长期有效,培养人,给予中长期考量含量,内部不撕扯那么内耗,微软积累的操作系统,产品,影响力,客户关系,不是这些互联公司,拼命加班能获取的。
德国制造业高科技企业,积累几百年领先优势,中国可能举国才能赶超,所以人家优势壁垒夯实,西门子中国3万多人,营收8.900亿每年,58同城3万人,同年营收1.200亿,可见一斑,所以我在西门子8年,没加过班,
互联网行业朋友们无意冒犯,只是针对题目。我4年国企,8年外企,5年互联网,对比还算有话语权。
互联网的快速,务实是好的,每天鸡血点赞,低效沟通,看的目光短,部分人无知无畏,外企人的有点矫情,落地性差,玻璃心,不善于组织资源,都各有特点。我最不喜欢低效开会,和群里某一个人做了他本该做的事,变成一堆人点赞,彩虹屁,外企完全没有。也受不了把一个基本理论吹到天上,一阵一阵,切实感受。
/@哈哈,讨论脱离题目进行延展,拓展,撕扯太多@@/
1回归题目,不做所谓崇洋媚外攻击。
2.我们没有积累科技,模式,甚至资本原始积累的壁垒,这是事实,要追赶,所以大家都在吃苦,我也是,所以从外企到了互联网,是为我自己家庭积累,这个道理。
3.样本多少,我一辈子顶多工作几个企业,无法穷尽,只能说普通情况。
4,学习阅读理解非常重要,大家想想高中阅读理解,有的选项是曲解,有的选项是自我延展,有的是根本没提及,欢迎讨论,敲敲黑板,看题目。同时赶快回家让我儿子好好学语文,要不10年后沦为网上杠精。哈哈。
最后,一切抱怨,吐槽还是无能的表现,回去看书,写文,加班去。
国内的互联网行业日益盛行的“996工作”制,突然想起去年暴雪很久站网客户端一个bug延迟了很长时间才被修复,如果是国内的话,即便是半夜2点,估计也能很短时间就能修复吧!
我不禁想:难道欧美的it公司都不加班的吗,如果是,那么在有限的工时是如何完成工作的,虽然有工作效率的差异存在,但是我认为工作效率不可能完全摆脱工时的制约。
如果这些公司的项目出现了这样的情况会怎么办?项目延期?延期造成损失怎么办?很疑惑,这些公司究竟是如何处理工作量的问题的呢?
近期和在国外工作的朋友也聊到这个话题,顺便打听一下国外的公司到底如何运作的。
朋友在美国旧金山工作了几年,他告诉我,在那边不仅仅是it不加班,其他行业基本都不加班。所以it行业也没有国内这样显得高大上,它仅仅和其他行业一样。美国生活和工作分得很清楚,工作绝不能影响生活和家庭,这是一个社会的共识。反观国内有太多的工作直接影响到家庭生活。
it产业还是有其特殊性的,国外聪明的管理者会有很多的办法来保证项目的正常完成,因此有很多制度和现象是it产业特有的。
效率还是管理者需要的,比如软件开发中,并不是开发越多越好,实际上,开发者超过一定的数量,进度和质量反而会降下来。一个团队有十个资深的开发者往往比有几十个普通开发者更高效,所以行业大牛就要负起开发质量和进度的重担,当然资深的开发者拿的薪资也是极高的。
既然开发不加班,那么项目管理的压力一般都在产品经理身上了,假如需求变更了,开发人员一般不会加班赶进度,最后项目延期的后果都是由项目经理来承担。承受不了该走人走人,与开发无关。所以在美国旧金山产品经理压力是很大的,这也倒逼着在项目开始之初就得把需求完全确定,即便不能确定,也会与开发协商流出改动的时间。不会像国内一样,需求一会一变,产品张张嘴,开发就得无休止加班,甚至上线前夕还要改个需求,也是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