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协同发展新兴的领域是?(海河英才对天津的促进意义?) -凯发官网首页
一、京津协同发展新兴的领域是?
北京市与天津市签署进一步加强京津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抓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聚焦十大重点领域发力,推动两地创新资源、空间资源和政策资源互补共享,提升合作层次和质量。
协议确定的十大合作重点分别是:
在共建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方面,尽快出台两市支持科技园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建设高端创新要素聚集、产业特色鲜明、可持续发展的国际一流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园区。构建产业互补发展和功能合理的布局。加大承接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转移和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继续发展电子信息、先进制造、节能环保等产业,建设高水平的研发转化基地。鼓励在京的科技服务资源在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投资或业务延伸。
在打造宝坻京津中关村科技城方面,支持企业落户天津市宝坻区,享受天津市、区两级相关优惠政策。加强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重点围绕人工智能与智能制造、新能源与新材料、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推进两地产业对接。在社会管理、公共服务、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人才一体化、金融服务等方面创新合作机制,积极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努力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创新载体示范区。构建多方共赢的区域合作利益分配机制和高端人才交流合作机制。设立宝坻京津中关村科技城产业引导基金。加快推进国家级检验检测中心项目建设。
在京津合作示范区建设方面,共同推进理顺社会管理体制,鼓励北京优质教育、医疗卫生等资源开展合作,将京津合作示范区打造成为非首都功能疏解的承载地之一、京津深化全方位合作的重要平台、区域改革创新发展的试验基地。
在“通武廊”区域合作方面,在区域交通互联互通、产业对接合作和链条式发展、公共服务均等化、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等方面,创新机制、先行先试,着力打造武清京津产业新城,探索建立“通武廊”产业合作示范园区,研究解决跨行政区域城市公共交通服务供给问题。
在生态联防联治和能源供应保障方面,加快区域生态治理标准协同统一。深化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机制,完善区域空气重污染预警和应急联动长效机制。协同推进冬季清洁取暖工作,加快推进区域散煤清洁能源替代。协同保护水资源、改善水环境。持续推进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工程,继续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合作和森林防火联防联控。
在交通互联互通方面,加快实施京滨城际、京唐城际铁路项目,确保按计划建成投运。推动解决首都地区环线高速公路全线绕出北京市域问题。加快推进北京市通清路及天津市高王路的对接工作,力争同步建成通车。开展北京市靠烟路与天津市马营路道路工程项目前期研究,并做好项目对接,加快项目建设。推进交通运输管理一体化。深化京津交通应急联动合作。
在产业和科技创新合作方面,加快实施《加强京津冀产业转移承接重点平台建设的意见》,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基金设立,引导支持多领域多层次协同创新,共同推动建设一批产业技术研究院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着力打造协同创新共同体。推动北京科技型企业在天津设立分公司或生产基地,引导天津领军企业及领军培育企业在京设立研发机构,共建一批具有特色优势的联合实验室或协同创新中心,促进科技成果跨区域孵化、转移转化与推广应用。
在改善营商环境方面,推进“放管服”改革,加快建立行政许可事项审批协作机制,精简行政许可事项。建立企业投资项目统筹协调机制,依法依规精简前置审批事项。推动政策统筹衔接,建立区域统一的社会信用体系和奖惩联动机制。探索建立联合协商和联合执法机制,开展跨地域执法协作。推动区域金融、技术和信息、产权、人才、土地等市场一体化。
在旅游合作方面,建立统一的区域旅游营销联盟,联合推出跨区域的精品旅游线路。推进《京津冀运河旅游观光带规划》编制和落实,打造京津冀运河旅游“黄金走廊”。深化京东休闲旅游示范区建设。优化境外游客购物离境退税政策,推动实现京津离境退税互联互通。推出适用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的跨区域旅游线路。
在对外开放方面,发挥天津港口资源优势,为北京打造便捷出海口。深化天津港口与北京各物流基地开展物流合作。支持北京平谷国际陆港拓展业务,建设以冷链物流为重点的特色口岸。推进两地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互联互通,共享共用。支持北京复制推广天津自贸试验区改革试点经验。加强开放型经济合作,发挥两市各自享有的先行先试等制度创新优势,研究推动政策延伸互享机制。共同培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展会。携手开拓境外服务外包市场。共同推进两市企业加快“走出去”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二、海河英才对天津的促进意义?
“海河英才”计划是天津突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在高层次创新人才、急需紧缺专业人才等8个方面提出一系列人才创新举措。2018年5月16日正式对外公布。自2018年天津市实施“海河英才”行动计划以来,截至今年10月底,累计引进各类人才41.7万人,为智能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三、天津十五五规划主要内容?
亮点一 揭榜制 里程碑
“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改革科技项目形成机制,建立主要由市场决定的科技项目遴选机制。健全稳定支持与竞争性经费相结合的科技创新投入方式,完善“揭榜制 里程碑”“大平台大设施 项目”等新机制。
“十四五”时期,我市将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创新链和产业链对接,有力有序推进创新攻关的“揭榜挂帅”体制机制,针对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需求的关键共性技术难题,由企业提出攻关技术需求,经政府张榜面向社会征集研发团队或凯发k8国际的解决方案,“英雄不问出处,谁有本事谁就揭榜”。在项目实施期间实行“里程碑”式管理,减少各类过程性评估、检查、抽查、审计等,简化过程管理。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大力培育创新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群体,打造“雏鹰—瞪羚—领军”和高成长企业接续发展梯队。
亮点二 制造业立市
“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坚持制造业立市,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着力构建“1 3 4”现代工业产业体系,建设制造强市。
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根基所在。天津是我国工业重镇,定位于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十四五”时期,我市将把发展制造业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摆到重要位置,将打造信创产业集群、建设人工智能先锋城市作为提升城市创新力和竞争力的主攻方向,不断向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高端迈进,全面增强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核心竞争力。到2025年,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5%,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40%。
亮点三 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区域商贸中心城市
“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加快培育内需体系,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区域商贸中心城市。
天津蕴含着丰富的商贸基因,是近代国内最早的通商口岸和北方最大的工商业城市,很早就以“买全国卖全国、买世界卖世界”著称。“十四五”时期,我市将通过打造标志性国际化商业中心、引进多元化国际消费品牌、推动老字号传承创新等方式促进商业繁荣繁华,建设国际文化旅游消费目的地和北方会展中心城市。同时,充分利用区位、港口优势,提升区域商贸流通枢纽功能,打造东北亚新的国际集装箱转运中心和链接洲际的货运枢纽机场,拓展天津港内陆无水港布局,推动口岸功能向内陆延伸,增强服务辐射“三北”地区能力。
亮点四 双城发展格局
“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优化城镇空间发展格局,构建“津城”“滨城”双城发展格局,打造高品质生活空间。
打造双城发展格局是天津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打造世界级城市群的重大举措,也是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在空间上的具体实践。“十四五”时期,我市将打造紧凑活力“津城”和创新宜居“滨城”,推动形成优势互补、分工合理、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做强“津城”,打造中央活力区,形成若干现代服务业标志区。大力推进“滨城”建设,加快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促进产城融合、职住平衡,建设生态、智慧、港产城融合的宜居宜业美丽滨海新城。
亮点五 海绵城市、韧性城市
“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建设海绵城市、韧性城市。
韧性城市体现了城市凭借自身能力抵御重大灾害冲击、减轻灾害损失、从灾害中迅速恢复的能力,是未来城市的发展方向。“十四五”时期,我市将提高城市建设标准和储备能力,大力提升防灾减灾能力,维护城市基础设施运行安全。做强“城市大脑”,深化“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推行“城市运行一网统管”,推动智能服务普惠应用,建设新型智慧城市。持续推动海绵城市建设,完善城乡防洪排涝体系,到2025年,确保全市一级行洪河道堤防达标率达到84%以上,切实解决“城市看海”问题。
亮点六 碳达峰、碳中和
“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制定实施力争碳排放提前达峰行动方案,开展重点行业碳排放达峰行动,推动钢铁、电力等行业率先达峰。
力争2030年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我国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十四五”时期,我市将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低碳发展。一方面,大力优化能源结构,持续减少煤炭消费总量,加大天然气和非化石能源利用,提高清洁能源消费比重;另一方面,促进资源高效循环利用,推广绿色生活方式,到2025年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到100%,绿色出行比例达到75%以上。同时,加快推进“871”重大生态建设工程,通过扩大生态空间容量增加碳汇,到2025年一级管控区森林(绿化)覆盖率达到25%,构建贯通天津南北的生态廊道。
四、2021年天津有哪些改革试点?
天津市2021年主要任务为:
一、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其中包括,新增就业35万人左右,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将于年底前完成。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稳定增长;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以内。
二、深入推进高质量发展
其中包括,提升改造农村公路300公里。启动150个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建设,加强农村面源污染防治,推进农村全域清洁化。
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信创产业三年行动计划,推进“中国信创谷”、“细胞谷”建设,放大智能科技产业优势,形成一批智能应用示范试点,办好第五届世界智能大会,做强做大生物药、现代中药、高端医疗器械等产业,加快建设现代中药创新中心、北辰京津医药谷,加快氢能产业布局。年底前取得明显进展,其中第五届世界智能大会6月底前召开。
三、积极构建新发展格局
其中包括,推进天津机场三期改扩建工程。打造国际航空物流中心。加快建设京滨、京唐、津兴高铁,开工建设津静线市域(郊)铁路,全力推进塘承高速滨海新区段和津石高速天津东段建设。推进通武廊、津宁线市域(郊)铁路前期工作。年底前取得明显进展。
启动耀华中学滨海分校建设和北大医学部滨海分院改扩建,加快实验中学海港城学校、天津中心妇产科医院滨海院区建设,完成滨海新区肿瘤医院一期、中医医院一期工程。
建设海河国际商业中心,提升金街、意风区等商业步行街业态结构。打造提升一批红色旅游景点、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和“网红打卡地”,推进文化旅游村建设。
四、着力实施高效能治理
其中包括,深入落实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更好实现垃圾分类管理处置。
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动5g、固定宽带网络提质升速,实施宽带“双千兆”工程,累计建成5g基站3.3万个。
五、全面深化重点领域改革
其中包括,打造“海河英才”行动计划升级版。启动静海、蓟州宅基地改革试点。推进“互联网 政务服务”,推动电子营业执照跨部门、跨行业、跨领域互通互认互用,实行企业登记“跨省通办”。
六、努力提高群众生活品质
其中包括,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新增3.2万个义务教育学位,提升改造一批中小学体育场馆。加快建设医科大学、民航大学新校区,加快高校“双一流”建设,启动顶尖学科培育计划。建成国家冰上项目训练基地和中国篮球博物馆,发行体育惠民卡。
完成一中心医院新址建设,加快中心妇产科医院、胸科医院、海河医院原址改扩建,启动三中心医院、第二人民医院新址建设。
千方百计拓宽城乡居民增收渠道,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发布企业工资指导线,促进企业职工工资合理增长。
七、全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其中包括,聚焦公共资金、公共资产、公共资源的配置、管理和使用,加强审计监督和政务公开,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