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哪些大学有很好的创业氛围或环境? -凯发官网首页
近几年,高校兴起大学生创业潮,这既是缓解就业压力的有效途径,也是对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的积极呼应。
据大学生云创空间粗略统计,现在每年有700万左右高校毕业生,其中,自主创业人员占总量2%左右。再加上往届毕业生创业者,每年大学生创业群体约20万人。数量不小的“创客”们热情高涨,为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勇敢迈出第一步。
然而理想往往丰满,现实却比较骨感。
根据国际创业界的普遍规律,大学生创业由于受社会资源、实践经验、市场竞争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成功者凤毛麟角。大学生们的创业之路不仅艰辛,还坎坷。
针对一些中央部门所属高校目前仍存在教育教学理念相对滞后、机制不够完善、内容方法陈旧单一、实践教学比较薄弱的问题,教育部不久前发布《教育部关于中央部门所属高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出要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内在要求和应有之义,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将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作为评价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
《意见》从多方面助推高校创新创业工作打开新局面。如在学籍管理方面,要求建立创新创业学分积累和转换制度,允许参与创新创业的学生调整学业进程,保留学籍休学创新创业。
在专业设置上,要求优化学科专业结构,积极设置“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领域急需相关专业,调减与学校办学定位不相符的专业。
新指导意见的出台,印证了国家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高度重视和持续关怀。去年年底,教育部印发《关于做好2016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指出,从2016年起所有高校都要设置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对全体学生开发开设创新创业教育必修课和选修课,纳入学分管理。
国家进步依靠不竭的创新,要创新关键则在人才。培养高校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意义不言而喻。
这次的指导意见,毋庸置疑是对去年通知的提升和细化,对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将起到进一步的推动和指导作用。
人才培养,高校是重要一环。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高校是重中之重。
年轻人最不缺的就是创意和热情。现在,当高涨的热情遇见给力的政策,不仅“创客”们的创业路又添新保障,国家的创新事业也打通了关键的“最后一公里”。
1、创业是对社会的深刻认识
大学生云创空间指出,中国大学生在评价“大学教育对创业有帮助”时,打分很低,说明“大学生感觉目前大学的授课内容对于创业的引导和帮助作用并不明显。同时受制于教学条件,往往也缺乏创业实践性教学环节。”反观美国则是开放式的创业教育,不但给学生提供仿真的创业环境,开展实操型教学,而且往往是由资深的企业界精英主导大学创业教育,效果自然非同日而语。很多大学生创业者仅仅凭着一时热情,就仓促上阵,这是导致失败率高的重要原因。
所以,眼下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低,并不意味着我们中国青年不适合创业,恰恰是我们长期以来创业教育的缺失,才导致他们打了一场“无准备之仗”,甚至经常会犯低级错误。如果,我们据此而退缩,无异于因噎废食。那样一来,只能是止步不前,于事无补。
我们对大学生创业失败要有充分的理解和宽容,不以暂时的成败论英雄,而是支持他们勇于承受失败,不断努力,在一次次尝试,历练中进步,成长。正如马云所说的:“创业路上,今天很残酷,明天很残酷,后天很美好。在这个过程中,很多人都倒在明天晚上,看不到后天的太阳。”
2、大学生云创空间指出创业教育是培养独立自主适应市场经济的成熟公民的通识教育
大学生云创空间的创业教育也不单单是笼统地倡导创业精神,鼓励创业;相反,正是通过富有实效创业教育,让满怀浪漫的创业冲动的大学生真正了解“创业”的真相,认识到创业不是只要有梦想,有热情就能干好的事,更不是只要创业就能当老板,就能发大财。大学生云创空间揭示了创业活动的内在规律,大学生云创空间使那些被“财富英雄”传奇故事激励的热血沸腾的大学生冷静下来,理性地全面地看待创业到底意味着什么。
比如,大学生云创空间中大量“反向”的创业失败的案例,就是要让大学生认识到创业不只有鲜花、掌声和财富,还潜藏这无数不容回避的难题和风险!
大学生云创空间让大学生认识到一个成功的创业项目不仅仅要有技术或商业模式上的优势,还要做好市场调研,营销规划,还要做好创业团队的内部建设,做好管理运行的种种细致的工作,才能打造出自己的综合竞争力,在残酷的商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大学生云创空间这样的创业教育,恰恰能够让大学生冷静下来,提前做一个理性的自我审视,清醒地审核自己是否具备了创业所需要主观客观条件,避免盲目创业,更为审慎地遴选项目,提升能力,在条件成熟时,打有准备之仗,来之能战,战之能胜!
目前在全国范围内,浙江的大学生创业成功率出奇的高,尤其是浙江大学,在全国范围内属一属二。其中浙大全球创新创业研究中心的大学生云创空间,口碑出奇的好,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