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街边小吃(古代街头小吃是怎么包装的?) -凯发官网首页
一、古代街头小吃是怎么包装的?
这个问题。。。古代肯定没塑料
但是他们也不会用纸,因为纸在古代是比较贵的,有些穷书生都用不起的,更不要说拿来包装食物了。用纸包的也是比较贵的食物,属于高档包装了。
而便宜的小吃,要么不包装直接用手拿着,要么就是植物的叶子,荷叶是最常见的。
忘了在哪个电视里看到的了,有个情节卖东西的小贩专门跑到荷塘里摘荷叶,然后拿回去包装食物的。
二、有哪些有名的古代的小吃?
说起古代小吃,其丰富度与可口度丝毫不比现代差。
论精致,宫廷里的小吃自然是由御厨们精心打造,先来看看古装剧糕点三连:
一、豌豆黄
《甄嬛传》中暴露安陵容秘密的关键食物,它是北京春季的一种应时佳品,更因慈禧喜欢吃而出名。食之清凉爽口,还有减肥之功效~
二、荷花酥
它的历史与八仙故事中的铁拐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延禧攻略》中乾隆的最爱,形似荷花,层次分明,观之动人而食之香甜,尽显“出淤泥而不染”之意,消渴益气。颜值满分~
三、藕粉桂花糕
古装剧中“出镜率”最高的4种糕点之一,《甄嬛传》中眉庄小主的拿手点心,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止咳化痰,清香软糯,美味爽口。中式下午茶必备良品~
论风味,味道究竟如何,让诗人告诉你:
清补凉——夏日消火良品,曾被苏轼誉为“椰树之上采琼浆,捧来一碗白玉香”,想来可口滋补得紧~
春卷——轻食健康,减肥健身餐,杜甫云“春日春盘细生菜”,苏轼叹“蓼茸蒿笋试春盘”,看来十分受欢迎啊~
槐叶冷淘——消暑圣品,“青青高槐叶,采掇付中厨。新面来近市,汁滓宛相俱”,只知苏东坡是个大吃货,其实杜甫也是一名美食家呢~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我一定会把它们都尝遍哒~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三、古代有什么零食?
《红楼梦》里面的少爷小姐们吃的可多了;瓜子、茶果、红枣汤、枣泥山药糕、木樨清露(不知道啥玩意)、玫瑰露之类的。
四、古代糖那么贵,冰糖葫芦真的是街头美食吗?
贵的是提炼后的白糖。
还有一种糖叫饴糖,就是麦芽糖。顾名思义,用发了芽的小麦做的。一点也不贵。
当然这种糖比起白砂糖或者绵白糖来说,甜度低,外观难看,还粘牙。
但是以前人确实大部分时间都吃这种糖,我小时候糖人还是麦芽糖做的。现在都是透明的红糖了。
当然现在没有资料显示古代的糖葫芦到底是不是麦芽糖做的。只能说也有可能性。
等到冰糖提炼技术发展出来,就几乎都是冰糖做的了。
还有就是冰糖葫芦不算什么便宜得美食,《霸王别姬》里的小墩子,吃了冰糖葫芦就觉得死了也值了。可见平时是吃不到的。
五、你心中最有人间烟火气的街边小吃是什么呢?
提名湖南臭豆腐和滕州菜煎饼。
先说臭豆腐
臭豆腐的味道,用毛主席的话来讲“好辣!辣的过瘾!天下第一美味的臭豆腐!”
臭豆腐的名声特别大,说到各地特色小吃,臭豆腐一般都把持着湖南的头把交椅。
凡是有美食街、美食节的地方,必然会有臭豆腐的身影,小电三轮车,大红色的牌子上写着金黄色的“长沙臭豆腐”几个大字。买一份,只吃一口,根本无法下咽,让人难受的臭味伴随着大量香料的味道,很不协调,很不舒服。还不如买几根淀粉肠吃。
后来去济南找对象玩,她带我去芙蓉街,里面有家臭豆腐人很多。名曰“国足臭豆腐”,这家臭豆腐味道还可以,虽然叫“国足”,但味道却没有那么臭,简单概括就是“不臭、不辣、很酥、很甜”,配着他家特有的酸菜,我可以吃一盒。
16年还是17年去湖南,忘记在长沙还是在衡阳了,晚上忙完工作,一个人去湘江边溜达,突然看到巷子里一家店好热闹,走进一看大大的几个字“李字号臭豆腐”,这是一家专门做臭豆腐的店。直觉上,这店应该不错。
于是点了一份臭豆腐和几样小菜,一瓶冰镇啤酒。
臭豆腐入口,超级强烈的辣味刺痛舌头,然后浓郁的蒜香接踵而至,香料味却淡淡的,臭味也没有小吃街上的那般浓烈,也是淡淡的臭味,口感上外皮炸的酥脆,里面包裹着大量汤汁,一口爆汁。虽然有强烈的辣味,但总体味道还是十分协调!
相比起来,小吃街的根本不能叫做臭豆腐!而济南芙蓉街的臭豆腐明显是经过彻底改良过的,虽然味道不错,但离本主还是要差些距离。
果然,正宗的确实是最好的!
再说滕州菜煎饼
到底是滕州菜煎饼还是枣庄菜煎饼,这东西不好说,滕州跟枣庄的朋友们也多有争论。我们这里只说味道。两张单饼,中间加入大量蔬菜沫,蔬菜可以自己选,跟自助一样,选上满满一大勺正好。据枣庄的朋友说,在他们本地这个还可以直接从家里带鸡蛋过去,加上个鸡蛋更美味了。我喜欢加韭菜、豆芽、豆腐等等。刚做好的菜煎饼酥脆可口,而且营养丰富。真是好吃!
六、古代也没便携的热源,卖馄饨的挑子用什么加热开水来下馄饨?
上海在20多年前,大概还能在一些老城区弄堂的街边,吃到“柴爿馄饨”,其实就是搭一个简易小火炉,架上小缸锅,烧开了热水,加入小馄饨和佐料即可。
当时还没有那么多沙县小吃,这类“柴爿馄饨”在街坊里受欢迎度还蛮高的。
只是随着城区改造,和沙县加入竞争,上海本地的“柴爿馄饨”就渐渐退出了城市的烟火。
居然还能找到百度词条的
柴爿馄饨,对流动摊的一种称法。上海馄饨摊最早可追溯到清末时期,在1920年代至1940年代的上海十分常见。可见摊贩于深夜用烧火并打着竹板叫卖,所以称为“柴爿馄饨”。
通常以或摆卖,一头是,以旧木爿竹爿作燃料,另一头是货物架,三四格抽屉是摊主的操作台,分别放置调料、馄饨皮、菜肉馅、碗、调羹;再放置多只板凳及餐桌,供顾客餐桌椅。
柴爿馄饨也卖;也可将馄饨与面条放在一个碗里成。柴爿馄饨价廉物美、设摊灵活,可以避开执法人员的查卫生证手续,但因此也存在着卫生状况差,食材无法确保质量等问题。
所以古代大抵也许可能就是这样,抓一把柴火,架上小砂锅就能下馄饨了。
七、适合夜市摆摊的小吃有哪些?
作为一名吃货,吃遍了这么多夜市摊的我,推荐一下适合夜市摆摊的小吃。
1、面筋,可以烤,可以炸,口感各有千秋。特别是炸得脆脆的,贼好吃。
2、小牛肉串,烤熟后撒上葱花和辣椒面,也是贼好吃。
3、烤茄子、四季豆
4、烤馒头、田螺
5、烤韭菜、土豆
6、烤卷心菜
7、烤五花肉、火腿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