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凯发官网首页-凯发k8国际 > 创新 > 正文内容

不知道现在国内外蹦出了些什么新兴的服务业,请大家多多发表意见~项目详细点哦 -凯发官网首页

6天前创新2

现代服务业的实心是什么


●现代服务业不同于传统服务业的三个基本特征是“高人力资本含量、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价值”(简称“三高”),同时它还衍生出现代服务业“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方式”(简称“三新”)的发展态势


●大都市“三高”、“三新”逐步形成的过程中的一个典型现象就是“产业的空心化”,即一个城市或地区原有的中低
端制造业,因为成本过高、附加值过低而转移了,在大多数城市,“空心”总会被填补,服务业成为城市的主导产业


●上海在“三高”“三新”形成的过程中,同样会出现“产业空心化”以及并发症的困扰。上海提出的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两轮驱动,共同推动经济发展的思路,将使上海有足够的时间实施积极应对“产业空心化”的策略,将其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


现代服务业的提法在发达国家确实没有。那为什么我们使用了这个提法?这是因为发展中国家是后发国家,在其内部,产业发展有着比发达国家更加显著的二元结构特征,即当先发的或传统的产业还在发展的过程中,后发的或现代的产业就出现了,并发展了。为了以示某种区别,就有了相对于传统服务业和制造业的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的提法。


那么,现代服务业相对于传统服务业有哪些特征呢?在投入和产出结合的意义上,“高人力资本含量、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价值”(简称“三高”),是现代服务业不同于传统服务业的三个基本特征。应当说,这三个特征用于先进制造业与传统制造业也是合适的。高人力资本含量是现代服务业的首要特征,这是因为专业人力资本是现代服务业的主要投入要素。而在先进制造业的成本结构中,物质(货币)资本和人力资本大致是并重的。产业的现代、先进总是与技术进步联系在一起,高技术含量就成了题中应有之义。高附加价值是从v(活劳动价值)+m(剩余价值即利润)的意义上说的,而不仅仅是从m的意义上说的。在传统产业的产品和服务价值中,c(转移价值)占很大的比重,v和m占较小的比重,而在现代产业的产品和服务价值中,v和m的比重都在上升,尤其在现代服务业是如此。


在“三高”的基础上,还衍生出现代服务业“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方式”(简称“三新”)的发展态势。这里,新技术主要是指具有时代特征的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以及在它们的基础上形成的现代服务业运作的信息化平台。人们在谈到现代服务业或生产者服务业时,通常将信息化平台作为其标志性特征。同时,现代服务业提升传统服务业的主要途径就是信息化。新业态是指由于高新技术的作用和市场需求的影响,不断演化出来的新兴的服务业业态,它们不仅是经济的新增长点,而且对于提高产业的素质和老百姓的生活质量,有着特别重要的作用。如环保产业中的环境服务业,就成为构建循环经济模式的关键环节。新方式的宏观解释是新增长方式,这一方面是产业结构升级的产物,另一方面是现代服务业高人力资本投入、高附加价值,低资源消耗、低环境代价的结果;微观解释是新服务方式,是服务提供者在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基础上产生的服务自身的创新。


国际经验表明,大都市从以制造业为主导到以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过程,就是“三高”、“三新”逐步形成的过程。这是一个长期的(多则30——40年,少则10——20年)、痛苦的过程。这一过程中的一个典型现象就是所谓“产业的空心化”,即一个城市或地区原有的中低端制造业,因为成本过高、附加值过低而转移了,但现代服务业和其他高端产业没有也不可能同步跟进,于是就出现了这一比较普遍的现象。以往的一个偏颇认识是,制造业比重下降,服务业比重上升,就被认为是“产业空心化”。也就是说,产业是否“实心”以是否有较高比重的制造业为衡量标准,这是不准确的。在当今的许多国际大都市,服务业都已占到70——80%,甚至更高,我们能说它们“产业空心化”了吗?显然不能,因为它们已经完成了产业升级的转换,服务业成为其产业的“实心”。


如上所述,城市的“产业空心化”是一过程现象,在不同城市有时间长短的问题。在大多数城市,“空心”总会被填补,服务业成为城市的主导产业。了解世界经济史或读过《资本论》的人都知道,英国的曼彻斯特曾经是当年著名的制造业中心,今天其服务业增加值占gdp已超过70%。纽约、东京在经历了几近绝望的产业结构转型,最终都从世界级的制造业中心转换成为世界级的金融中心、现代服务业中心。当然,也有个别城市在其原来的制造业、采掘业衰退后,一直一蹶不振的案例。必须强调指出的是,“产业空心化”有着多种并发症,诸如经济增长乏力,失业率高企,贫富差距扩大等。而且,如果处置不当,这些并发症往往会十分严重,反过来制约产业结构调整、城市功能升级和增长方式转换。这方面的经验教训值得总结、记取,并产生积极的应对之策。


根据上海产业结构、城市功能升级和转型的现状,以及经济总量与结构数据所反映的情况,人们已经得出以下判断:高端生产力正在加速聚集,人力资本投入的重要性凸现,低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高附加价值的产业不断增加。这些都是增长方式出现积极变化的信号。同时,也意味着具有“三高”、“三新”特征的现代服务业正处于要素和产业集聚的过程,其能量和功能的释放,提升制造业作用的发挥,以及产业的整体发展,还需要一个时间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上海同样会出现“产业空心化”以及并发症的困扰。上海提出的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两轮驱动,共同推动经济发展的思路,不仅符合上海在未来15——20年经济发展的实际,而且使上海有足够的时间实施积极应对“产业空心化”的策略,将其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


我们预计,上海走出2003年以来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的下降周期,还需要2——3年或更长的时间。这是因为,一方面上海及长三角本来就是制造业密集的地区,现在又是承接世界制造业向中国转移的重点地区;另一方面,上海在完善中国先进制造业体系中担负着重要角色,装备制造业、高科技制造业在上海还有很大的发展余地。在经历了自1990年代初以来,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提高15个百分点以后,先进制造业再度出现迅速发展的格局,这既符合产业发展的规律,又将为现代服务业的长远发展提供需求空间。历史将会证明,这对于上海减轻“产业空心化”的压力,并为增长方式转型、创新能力提高,创造极为有利的条件。

标签: 新兴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