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对大学生素质提高? 创新课程的重要性和意义? -凯发官网首页
一、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对大学生素质提高?
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是辩证统一的。创新精神是指要具有能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信息、技能和方法,提出新方法、新观点的思维能力和进行发明创造、改革、革新的意志、信心、勇气和智慧。
二者相辅相成,交互作用于客体,进行信息、物质与能量的转换过程,从而产生具有社会价值的新知识、新理论、新方法、新成果。
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素质教育的重点 ,是我国教育思想观念的一次重大转变。
树立全新教育观念 ,在教学中有机地渗透创造教育 ,为学生科技活动提供条件 ,营造科技文化氛围 ,是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二、创新课程的重要性和意义?
创新创业课程增强了大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改变了大学生的思考方式,使大学生的思维不再局限化。这种创新意识使大学生有着更灵活的思想,在未来的人生中有着更多的选择机会。创新意识是一种大学生潜在的素质,这种素质决定了大学生未来的工作能力和个人发展。
大学生面临着就业问题。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的开设显得尤为重要。2015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曾指出关于“众创空间”的政策。会议指出顺应网络时代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形势,构建面向人人的“众创空间”等创业服务平台,对于激发亿万群众创造活力,培育包括大学生在内的各类青年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带动扩大就业,打造经济发展新的“发动机”,具有重要意义。
三、作为大学生 我们要有创新创业精神?
在社会主义发展阶段,为了实现社会主义的繁荣富强,国家需要大量人才在经济领域中不断有创新。
中国东盟合作共赢,会实现合作共赢的局面,社会主义将会实现质的飞跃,所以作为大学生,就应该有创新创业精神,不断的突破自我,为社会主义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四、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在经济全球化、科学技术更新周期不断加快的当代社会,各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不仅取决于人才的数量和结构,更取决于人才的质量。而人才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与创新能力紧密相关。目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已经成为我国今后一个时期发展的战略目标,也是“十一五”时期引导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而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因此,着力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造就一支适应未来挑战的高素质人才队伍,是新世纪赋予高等教育的重任。
那么,作为当代大学生应如何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呢?
首先,大学生要明确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性,树立培养创新的思想。物质是意识赖以产生的基础,意识则是人形成思想、观念并进而升华到精神的前提。而观念是行动的先导,人们的行动总是在一定观念的指导下进行的。只有正确的观念才能产生正确的行动。因此,培育创新思想是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不可缺少的前提,并应注重大学生创新观念的更新。
其次,持续积累扎实的基础知识,是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根本。良好的基础知识和学习方法是创新成果诞生的良好基点,开阔的视野是大学生进行创新活动条件,优秀的创新成果都是饱含科技含量的,没有坚实的知识积累和深厚的知识底蕴,亦是不可能孕育出优良发明的。在大学期间,大学生一定要学好基础知识,以及本专业要求的基础课程,否则很难真正理解高深的应用技术,提高创新能力。大学生可以通过参加学术讲座等方式,开拓视野,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同时,也不仅仅依靠教材上的知识,更要敢于问“为什么”,敢于打破陈规,敢于在别人的基础上提出自己新的观点、新的思路、新的方法。
第三,大学生要丰富自己的想象力。创新,在一定程度上即提出新的看法、观点,也就是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想象力是创造心理活动的起点和必经的过程,是完善其创造心理品质的重要环节。想象力对于创造的作用正如哲学家康德所说的:“想象力是一股强大的创造力量,它能够从实际自然所提供的材料中创造出第二自然。”因此,丰富自己的想象力对于大学生提高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来说十分必要。
第四, 要自觉营造活跃的创新校园文化氛围。马克思主义环境理论认为,人类在改造环境的同时,环境也在深刻地影响着人类。体现创新教育要求的新型校园文化建设本身就是一项重大的创新实践活动,创新人才的成长需要有平等、信任、宽容、进取的氛围,这些都可以通过有意识的校园文化建设体现在课外活动安排、物质和精神的校园环境、学生社会实践中,并透过这些方面对学生的创新人格发展产生直接或间接的、有意识的或潜移默化的持久影响。创新氛围的营造能为创新行为提供环境支持,积极热烈的创新场景可以使大学生本身产生创新的意识和灵感。一方面,大学生可以营建自己的创新团体,以社团和学生宿舍、班级为组织, 重点开拓和深入提高开阔视野、培养兴趣、实际动手等方面能力。另一方面,大学生也要主动参与创新活动中,要积极利用好大学里的各种硬软件方面的环境资源,如图书馆、实验室等,这些场所通常是培育和激发创新灵感的绝佳环境;同时,还应主动走出校门,参加社会调研,让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在社会实践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并在实际活动中及时反馈,形成最后的成果。
最后,大学生要自觉探讨有效的教学模式,并加强与老师的交流。传统的教学方式是灌输式的,有碍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有碍于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大学应当努力探讨新的教学方法,以积极的态度、运用创造性思维、充分发挥自身潜力,来吸收已有文化成果、探索某些未知问题,并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从而发掘自身潜力。同时,大学生要积极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使自身兴趣获得优先培养,个性得到充分张扬,人性得以彻底解放。此外,师生间的交流也是必不可少的。大学生应不断加强与老师的交流,陈述自己对教育模式的看法,以及提出改革的建议。
创新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民族的希望在创新,创新的希望在青年。着眼未来,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提高青年大学生创新能力势在必行!
五、大学生为什么要创新创业?
有利于大学生谋求生存与自我价值实现。
大学毕业生通过自主创业,可以把自己的兴趣与职业紧密结合,做自己最感兴趣、最愿意做和自己认为最值得做的事情。在五彩缤纷的社会舞台中大显身手,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创业并非人人成功,既然如此,为什么还有众多的人选择了创业这条路径呢?谋求生存乃至自我价值的实现是创业最主要的原动力。
六、作为大学生怎么践行创新与使命?
青年大学生在创新方面发挥自己的作用,需要做到:1、学好专业知识,打好参与创新的基础;2、要有科学的学习和思考方法,学会逆向思维;3、要学会站在巨人的肩上去突破创新;4、要有持续学习和钻研的精神。
大学生是未来的建设者,他们的创新能力将直接影响祖国的建设事业,提升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意义重大,大学生要发挥自己在创新方面的作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学好专业知识,打好参与创新的基础
创新的前提是要有足够的专业基础做支撑,缺乏基础是谈不了创新的,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真正优秀的创新成果一定是有科技含量的,如果大学生对技术本身一无所知,谈创新是毫无意义的。所以,学好专业知识是第一步,在学的过程中再参与创新。
2、要有科学的学习和思考方法,学会逆向思维
大学生要在创新方面发挥作用,还需要尽早培养科学的学习和思考方法,但具体的方法又是因人而异,但不变的是大学生需要把全部的热情和兴趣放到创新思考上,要坚信自己的思路,但也不能盲目和过于执着,关键的时刻还要学会逆向思维。
从不同的视角去找到问题的障碍,甚至有时候需要凭直觉也能发现问题,但这些方法都是需要自己去总结和整理,自己去摸索其中的奥秘,可以说这是不可以言传的方法,但一定是有科学规律的。
3、要学会站在巨人的肩上去突破创新
大学生要实现创新并不是指全部都要依靠自己去突破,去寻找全新的方法,而是在总结前人的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上去突破,尤其是前人在攻克难题方面的教训,认识越深刻,自己成功的可能性就会越大,那些教学都是前人耗费了大量精力得来的,一个善于总结前人经验的人是可以少走很多弯路的。
站在巨人的肩上去实现创新不代表是抄袭和重复,而是完善与创新,是很多伟大发明创造的必经之路。
4、要有持续学习和钻研的精神
知识日新月异,科技发展更是瞬息万变,大学生要想实现持续创新,就必须要有持续学习的精神,不停地去更新自己的知识,通过阅读,科研,查阅资料,学术交流等手段去更新自己的知识,始终让自己站在专业前沿的位置,这样才有可能在创新中发挥出作用。
七、创新具有的特性是什么?
1 目的性创新是一种有目的的实践活动。创新的目的性使创新活动必然有自己的价值取向。例如,发明手机的目的是使得人们联络更加方便,发明电脑的目的是提高人们工作的效率,发明电灯泡的目的是在夜晚照亮暗处,发明笔和纸的目的是记录和保存更加清晰。从大的方面来讲,科学家的创新,目的在于发现自然界的奥秘,提高人类认识自然的能力;发明家的创新,目的在于首创前所未有的人工事物,用新的技术方法、新的产品来提高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艺术家的创新,是为了生产新的人文产品,满足社会对精神生活的需要。任何创新活动都有着特定的目的,并需要经过实践活动才能完成。从实质上讲,创新是人类提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一种新的生产实践活动。
2 新颖性创新必须提供富有新颖性的成果,是解决前人没有解决的问题。人们在判断什么是创新成果时,首先是用新颖性来衡量的。所谓新颖性,简单的理解就是“前所未有”。用新颖性来判断劳动成果是否是创新成果时,要注意它的绝对新颖性和相对新颖性。创新要求人们要敢于积极进取,标新立异,一件创新产品应该具有时代感和新颖感。创新不一定是全新的东西,旧的作品结合新的形式也是创新。某些模仿也是创新。例如,当电灯、电话被首次发明出来,这就是前所未有的,是绝对的新颖性。而电话经过一次次的改进,在上一次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创新,就应该是相对新颖性。大学生所做的发明、创新,绝大部分是相对新颖性的作品。
3 才智性人每天会产生很多条的创意和灵感,但如果这些创意和灵感没有变成具体的作品,没有具体的产品和事物作为平台体现出来,那么就不能称作创新。人人都有创新性的才能与智慧,都有产生创新的机会,但并非人人都能做出创新成果。作为一个完整的产品创新,除了需要科技知识,还需要有关方面具体创新者的配合,需要把各相关学科的知识加以综合利用才能产生,而这些就是创新的才智性特征。
4 实践性创新活动是一项实践活动,在整个过程中,产品的构思阶段和制造阶段都显示出含有大量实践性经验的因素。例如,一项新产品产生后,或者能经过市场实践的检验,或者申请专利获得成功,或者得到创新活动的价值取向。